美式無痛腸胃鏡介紹

何謂”美式無痛胃鏡大腸鏡”

“如果胃鏡大腸鏡都能在無痛的狀況下完成,您還有甚麼理由,拒絕健康檢查呢!”這是一個最近在廣播節目上一再重複的廣告。近年來,大腸癌、胃癌一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前五名,而最佳的預防之道,就是定期接受胃鏡大腸鏡檢查。 傳統上所有胃鏡大腸鏡檢查幾乎都是在病患清醒的情況下進行,但由於其會引起相當程度之疼痛與不適,特別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甚至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因此很多人雖然擔心自己的腸胃是否出了問題,卻因為害怕檢查時的痛苦,始終不敢嘗試,進而錯過了診治的黃金時機,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胃鏡大腸鏡檢查是公認診斷胃潰瘍、胃癌、大腸瘜肉、大腸癌等病灶的最好工具,且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或直接切除腫瘤,以達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美式無痛胃鏡大腸鏡〞,是在受檢者身體狀況容許下,醫師會給予一些鎮靜藥物,藉以減輕病患痛苦以利檢查之施行。此種鎮靜方式對病患意識只有輕度的壓抑,故病患仍有能力維持本身的呼吸通暢,檢查時呈小睡狀態,不會覺得疼痛難忍,事後意識恢復快,且不記得檢查時的事了(antegrade amnesia)。

在您接受檢查時,我們會全程使用血氧監視器,嚴密監測您的生命徵象,讓您在安全放鬆的情況下完成檢查。您只需小睡片刻,醒來時檢查就已經完成,客戶滿意度高達97%以上。此項檢查之意識鎮靜(conscious sedation),在美國均由腸胃科專科醫師來執行,無需麻醉科醫師給予深度麻醉。

而施行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危險性極低,一般在臨床上有意義的併發症機率小於千分之一,是非常安全的檢查方式,並可建立下次檢查之信心,使您不再聞”鏡”色變,錯失即早發現與治療之良機。

至於無痛大腸鏡是否有增加腸穿孔的危險? 研究顯示不管技術再怎麼進步,使用無痛或一般方式,將整個大腸看完的全大腸鏡,平均有五千到一萬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腸穿孔合併症。但在臨床經驗豐富的內視鏡醫師執行下,無痛大腸鏡並不會增加腸穿孔的危險。

至於如何執行無痛胃鏡大腸鏡?流程如下:

  1. 在施行無痛胃鏡、大腸鏡前,需先檢查受檢者身體狀況,並填寫同意書。
  2. 放置靜脈注射留置管,並接上生理監視器。
  3. 注射少量鎮靜藥物,使受檢者身心放鬆。
  4. 檢查完畢,於恢復室休息到意識清醒(約30-60分鐘),即可正常活動。

我適合做無痛胃鏡大腸鏡嗎?

  • 若您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氣喘或藥物過敏等須於檢查前告知醫護人員,由醫師為您做仔細的評估。
  • 任何檢查不管有無麻醉都有風險性,只要您沒有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心肺功能異常,風險性就非常低。

特別注意事項:

  • 做完無痛胃鏡大腸鏡,約有30分鐘自覺倦怠、想睡覺,檢查後最好能由家人陪同返家。有少數人清醒後仍會有頭暈及噁心感,此時不宜馬上進食,休息片刻便會自然緩解。
  • 當日不建議從事危險或精細工作(駕車、飲酒或簽署文件等)。
  • 有長期服用藥物者請隨身攜帶至醫院。

消化道早期癌篩檢

消化道早期癌之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

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連年蟬連榜首,其中大腸癌及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亦是影響國人健康最主要的癌症。而所謂早期癌症,是指癌症仍侷限於原有器官,尚未有遠端器官擴散,若此時能被發現,將癌細胞徹底切除乾淨,癌細胞將不容易有再發之機會。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早期癌不再只是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新式電子內視鏡提高早期消化道癌診斷率,如早期癌辨識內視鏡系統(Narrow Band Imaging;NBI窄頻影像),藉由窄頻光波照射,達到染色放大的效果,可以突顯食道、胃及大腸表層黏膜微血管及微細組織的變化,藉以早期辨識癌細胞,並能精確發現早期癌症。另外經由內視鏡實施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也為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療提供另一種選擇。

食道癌(Esophageal cancer)

食道癌是胃腸道癌症中預後相當不好的一種,其原因為發生症狀時,大多數為期已晚,能夠早期發現的比率不高。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中食道癌死亡率有增加的趨勢。

食道癌一般好發於60歲以上,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3倍;危險因子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過熱飲茶、長期食入含亞硝胺的醃漬物或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缺乏某些礦物質或維生素等;而其他疾病如食道失弛緩症、長期胃酸逆流、巴洛特氏食道、或食道曾經被化學藥劑灼傷腐蝕等也是危險因子。

食道癌發生的位置,以食道中段最多,絕大部份為鱗狀細胞癌;但近年來下段食道的腺癌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胃食道逆流的人口明顯增加導致。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可能毫無症狀,而症狀產生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進而妨礙了食道運送食物的功能時才發現。

大多數的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吞嚥困難或胸骨後悶痛。而食道癌引起的吞嚥困難是漸進性的,剛開始時只對於固體食物不易吞嚥,而後逐漸連喝流質食物也有困難;但如果喝液體有困難,而吃固體食物反而沒有問題,則比較不像食道癌。另外由於腫瘤上方的食道中,常因蓄積食物發酵而發出惡臭,此亦為食道癌病患另一個特徵;若腫瘤侵犯到喉返神經則會有聲音沙啞的情形。食道癌之所以在發現時常已轉移到附近之淋巴結或器官,主要是因食道壁比胃壁少了最外面的漿膜層,故腫瘤較易轉移。至於早期食道癌身體檢查常無異樣,只有當腫瘤產生上述症狀時,才能被發現。

食道癌的診斷主要是靠內視鏡檢查,發現病灶及切片檢查確定診斷,而NBI窄波早期癌辨識內視鏡檢查,則可增加早期癌之診斷率。若證實為食道癌則需接受進一步檢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電腦斷層以做為分期之根據;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也可以看出食道癌侵犯的深度,提供分期之參考。分期確定以後,若為早期癌,則可接受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或黏膜下層剝離術(ESD)等較不具侵襲性的治療。若腫瘤侵犯深度超過黏膜下層,但尚未有遠處轉移時,則可以先以手術治療再加上放射線或化學治療。若確定已有轉移,則直接以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再觀察治療效果。另外若腫瘤造成食道阻塞,可以使用擴張金屬支架或胃腸造口使病人可以進食,以維持生活。

食道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早期常無明顯症狀且容易擴散,治療效果較差,目前手術切除後的五年存活率,尚不到二成。因此對於長期曝露於危險因子的民眾,需定期施行內視鏡早期癌篩檢,才能儘早發現癌症,也才有根治的可能。

胃癌(Gastric cancer)

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胃癌居高不下。胃癌主要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臨床上卻偶爾出現年輕病歷;而男性得胃癌的機會比女性高出一倍左右,可能與男性較嗜菸酒有關。

何謂胃癌?只要是從胃任何一處產生的惡性腫瘤即稱之,包括胃腺癌、胃淋巴癌及惡性肉瘤等;而一般俗稱的胃癌指的是胃腺癌,主要是約九成的胃癌是源自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

胃癌的成因很複雜,可能是由多重因子所影響,包括飲食、遺傳、幽門螺旋桿菌、免疫及其他不明因子。如喜歡吃醃漬高鹽飲食者(因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之添加物),胃癌發生機率較高,如日韓人民。

胃癌雖與遺傳有點關係,但有家族史的也只有5-10%而已;像拿破崙本身與其祖父、父親、兒子都死於胃癌,是典型的家族病例。至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增加胃癌的機率約2至4倍,但若感染15年以上,則罹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可達8.7倍。另外抽菸喝酒也較容易產生胃癌。

早期胃癌常是沒有症狀的,而胃癌的症狀與一般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很難單由症狀來斷定胃癌,然而有下列症狀須特別注意,包括長期上腹痛、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解黑便、體重減輕時,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

胃癌的高危險群包括: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男性、頑固性胃潰瘍、接受過胃部份切除病患、萎縮性胃炎、喜食醃漬高鹽飲食者。而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約有5%的胃潰瘍患者,其潰瘍本身就是胃癌,但卻是以「胃潰瘍」之偽裝表現出來。

胃癌的診斷工具主要包括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或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其中以後者準確度較高,且可對病灶切片取樣,以確立診斷。一旦診斷出胃癌須加做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以作為癌症分期的參考。至於腫瘤指數CEA、CA72-4或CA199敏感度及專一度均不佳,對早期診斷沒有幫助。

胃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性治療。而部分早期胃癌(指癌細胞僅侵犯至黏膜層或黏膜下層),更可以先進的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ESD)治療,不需剖腹手術。最近學者報告,對於早期胃癌之病患,若評估其淋巴腺轉移的可能性很小時,可以進行內視鏡腫瘤切除術。雖然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但進行全胃切除、亞全胃切除術中的合併症及術後的後遺症,多少仍無可避免。而早期胃癌因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或黏膜下層,因未到達肌層,而淋巴結轉移的機率極低。利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層剝離術根除早期胃癌,則無需剖腹施行胃切除術,可減少痛苦及花費。特別對年齡大、合併有嚴重之心肺問題或其他嚴重之內科疾病者,提供了另一種相當可靠的治療方法。至於胃癌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在早期癌可達95%,但末期胃癌(第四期)則只剩5%。

預防胃癌最根本的方法,是多多食用新鮮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一旦發現任何相關症狀,切勿輕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戰勝胃癌的不二法門。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然而大腸直腸癌之發生率確早就已躍升所有癌症之首。探究大腸癌發生及快速增加的原因,與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飲食內容轉變為高脂肪、高蛋白與低纖維有關。

大腸直腸癌的形成過程相當漫長,一般腺瘤性瘜肉要長到1公分大小約需5年,而從1公分大的瘜肉約再需5至10年以上才會轉變成癌症。而大腸癌之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之生長大小及位置,早期的腫瘤可能毫無症狀,等到出現典型症狀時,可能已延誤根治的時機了。

面對這樣一個高盛行率的腫瘤,必須依賴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才有根治的機會。而大腸癌篩檢方式有肛門指診、糞便潛血試驗、下消化道攝影、乙狀結腸鏡、全大腸鏡等。而高科技的虛擬大腸鏡及正子斷層攝影也常被健檢中心拿來當作篩檢工具。事實上,以準確度來說,全大腸鏡仍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這是因為大腸鏡可搭配染色、放大及最新的窄波影像技術(NBI),較易於早期發現腫瘤。再者,施行大腸鏡時可順便切除大腸瘜肉,也因此可降低大腸癌約八成的發生率。另外由於國人有約四成的大腸腺瘤是分佈於右側大腸(升結腸及橫結腸),是乙狀結腸鏡檢查不到的部份;這也就是為何定期但不完全的腸鏡健檢,會無法檢測到腫瘤。另外據研究指出,年輕人得到大腸直腸癌的預後一般都較差,這和年輕人的癌症常是分化較差且惡性度較高,同時也因年輕人的癌症常常在診斷時已經是末期有關。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對大腸癌之分類,屬較早期的A及B1級大腸癌,其五年存活率分別為90%及70-85%;至於D級的晚期大腸癌,其五年存活率不到1%,可見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然而,部分醫療院所標榜高科技的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讓癌症無所遁形,實誤導民眾;尤其用在大腸癌診斷上可能會帶來一些盲點,因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出來的大多屬於較晚期且預後差的大腸癌,至於預後好的早期大腸癌卻不易被發現。就連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也指出「目前國際醫療界的共識是不建議以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來執行癌症篩檢工作」。

就大腸直腸癌來說,雖然高貴的高科技檢查儀器紛紛上市,但全大腸鏡還是篩檢早期大腸癌的最佳利器,其地位無可取代。另外對於怕痛的民眾,可考慮接受無痛檢查,並可建立下次檢查之信心,使你不再聞「鏡」色變,錯失即早發現與治療之良機。

未來內視鏡室

醫療新視界:未來內視鏡室

梅約醫療集團(Meiyu Medical Group)致力提高臨床醫療水準,我們隨時與世界尖端醫療科技同步,除了匯集最精進的醫護團隊、更擁有先進而創新的環境設備。

梅約打造全台第一座「全面性整合內視鏡系統」,此乃結合先進的內視鏡系統及醫學科技,以高科技及人性化的醫療空間,簡潔、舒適的環境、個人專屬的音樂,為您提供超乎想像與期待的高品質健檢體驗。

全面性整合內視鏡系統 EndofutureTM (fully integrated system):

  • 集中操控:透過中央控制面板,操控所有醫療設備和周邊系統。
  • 視訊交流:高解析圖像及視訊影像經由先進的串流視訊技術,可用作視訊會議、教學、手術記錄及視像診斷,也可與世界各地的其他醫療研究機構,互相聯繫。
  • 文檔管理:資訊系統的連接,醫療團隊可在檢查前後和過程中輕易讀取病人病歷和醫療影像記錄。
  • 人體工學:工作空間貼合人體工學設計,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

科技化醫療空間:

  • 藍白色玻璃牆面:呈現現代感的環境,持久耐用,並易於保持乾淨。
  • 藍燈設定:為檢查提供更高的顏色對比度和更佳的觀察狀態。
  • 天花吊臂:有助置放儀器時可提供更充裕空間,避免電線纏繞,且易於保持地面清潔。
  • 停靠系統:方便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為不同手術改變擺放儀器的位置。

享受精緻、無壓力的家庭式健檢,「梅約」是您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