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不知不覺已悄悄到來

日期: 2012-04-25
醫師:曾嘉慶 (版權所有)

病例:

楊先生今年58歲,剛從工廠退休沒多久,雖然從年輕就幹粗活,但是楊先生身體一直很健壯,很少生病看醫生。最近兩三個月,胃口變得比較差,吃的不多但是肚子卻一直變大,之前買的褲子都快穿不下。

楊先生發覺雙腳有明顯的浮腫,小便量也變的比較少、比較黃。到腎臟科求診,醫師發現楊先生腎功能正常,但有輕微黃疸,建議他到胃腸肝膽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楊先生已經有肝硬化合併腹水的現象,抽血發現楊先生是C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膽色素、白蛋白)都有異常;醫師給予適當的飲食衛教和藥物治療,楊先生的狀況才慢慢穩定下來,目前仍持續追蹤及治療。

肝硬化,是指肝臟因為某些疾病(大部分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被大量纖維組織、疤痕取代了原有的肝臟細胞,使肝功能異常、甚至喪失。造成肝硬化有許多原因:在歐美,酒精性肝炎、慢性C型肝炎是最常見的病因;在台灣則是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其他包括自體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鐵質沉積症、威爾森疾病、藥物性肝炎等。
肝硬化的症狀很多,如疲倦、抵抗力差、胃口不佳、消化道功能障礙(便秘或腹瀉)、腹水引起的腹脹、肢體腫脹甚至全身水腫、胸口蜘蛛斑、男性女乳症、手掌紅斑、消化道出血,也會導致吐血、解黑便、牙齦流血、反應遲鈍、嗜睡甚至昏迷等。因為肝臟功能的代償性很強,一般需超過90%的肝臟纖維化才會使肝功能出現失代償現象;在此之前,病人絕大多數都沒有明顯症狀,所以不易察覺。

肝硬化的黃金診斷標準是肝臟切片檢查,透過超音波輔助的細針穿刺或腹腔鏡手術,直接取得肝臟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而肝臟超音波掃描,對肝硬化嚴重度的準確率也很高,且檢查速度快、無侵犯性是它最大的優勢;較明顯的肝硬化也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來判讀。

至於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較常使用Child-Pugh score來分類,此乃根據肝臟特定之重要功能(白蛋白、膽色素、凝血功能、有無腹水、有無肝腦病變),分成A、B、C三級;其中C級最為嚴重,一年及二年存活率分別只有45%及35%。

肝硬化是肝臟一種不可逆的組織變化,並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有效治療肝硬化;目前只有肝臟移植可以治療肝硬化。所以臨床上,需要追蹤肝硬化的高危險群,早期發現可以治療的慢性肝炎或肝臟疾病,例如使用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來治療慢性B型或C型肝炎、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治療自體免疫性肝炎、戒酒及避免肝毒性食物或藥物等等,都可以延緩甚至於停止肝臟進一步纖維化及肝硬化。

若已有肝硬化的情況,更需要注意肝硬化的許多併發症並加以預防,如預防性之內視鏡靜脈瘤結紮,可以有效減少食道靜脈瘤出血;適當的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可減少敗血症;飲食控制(低鹽、低蛋白)以減少水腫或肝腦病變等。
對於肝硬化的預防,最好的對策就是避免肝臟進一步的傷害,如避免肝毒性物質,像酒精或不明藥物等;至於慢性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需定期追蹤並在適當的時機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減少肝臟發炎的程度,進而減緩或避免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