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C型肝炎:肝炎不可怕,定期追蹤保健康
日期: 2012-04-25醫師:曾嘉慶 (版權所有) 病例: 李先生今年54歲,小時候因體弱多病,打針吃藥是常有的事。從當兵時期就知道自己患有C型肝炎,李先生久久也會不定時到醫院接受追蹤檢查,斷斷續續都有肝指數偏高的現象。這幾十年來,對肝臟切片存有疑慮的李先生,一直以為吃保肝劑就是在保護肝臟、治療C型肝炎,甚至於沒有定期追蹤檢查。 最近,醫師發現李先生的肝臟已經出現纖維化的現象,肝指數依舊偏高;由於健保相關法規的修改,已不必一定要做肝臟切片檢查,才可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所以李先生在進行一系列肝功能、C型肝炎病毒量的檢測後,接受了半年的長效型干擾素搭配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肝功能慢慢就恢復到正常,C型肝炎的病毒量也降至偵測不到。 經歷過這次的治療,得到良好的結果,讓李先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目前李先生仍定期進行追蹤檢查,身體狀況、肝指數都正常,肝臟也沒有進一步硬化的現象。 由於資訊的發達,民眾對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都有些許認識,也知道慢性肝炎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性。其中有一部分的患者以為只要到醫療院所檢查治療就可以把慢性C型肝炎治好;然而,誠如我們先前討論過有關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時機一樣,C型肝炎也有它適合治療的時機和狀況。 慢性C型肝炎約佔我國人口的1.5~2%,病毒有Ia、Ib、IIa、IIb、III、IV六種基因型,台灣最常見的是Ib型;雖然I型C型肝炎病毒對治療的反應較差,不過也都有五成以上的治癒率(50~70%)。 以往因為需要肝臟切片,證實已有某種程度的肝臟纖維化,健保才得以給付C型肝炎的治療費用;目前衛生署已經修正C型肝炎的給付標準,只要符合確定是慢性C型肝炎帶原anti-HCV(+)、GPT異常、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陽性或肝組織切片有纖維化,病患在完全了解治療過程及治療副作用後,就可以接受治療。 目前正統的C型肝炎治療,是使用長效型干擾素(Interferon)搭配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時間根據病患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同,大約是半年到一年不等。以往除了肝臟切片的恐懼感,讓病患裹足不前外,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是一大考量。這些問題都在健保法規修訂、藥物改良及副作用的有效掌控後,解除了慢性C型肝炎患者的疑慮和不安。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時常見副作用如下:(1)類似重感冒的症狀:在注射干擾素後4個小時左右出現肌